赶尸是中国传说中可以驱动尸体行走的法术,一说是道术一种,属于茅山法术。也有认为和苗族巫术有关,是楚巫文化的一部分。赶尸又称移灵,其做法是让客死他乡的尸体,尾随在赶尸者身后,穿州过省地返回故乡。关于湘西 ...
赶尸是中国传说中可以驱动尸体行走的法术,一说是道术一种,属于茅山法术。也有认为和苗族巫术有关,是楚巫文化的一部分。赶尸又称移灵,其做法是让客死他乡的尸体,尾随在赶尸者身后,穿州过省地返回故乡。 关于湘西赶尸的起源,根据民间传说记载:几千年前苗族祖先蚩尤,率兵在黄河边与黄帝部落交战,直至尸横遍野。打完仗要撤退,抬完了伤兵战死的弟兄也不能不管,蚩尤就命军师作法好让这些兄弟也回归故乡。于是军师便在满地尸体中祷告神灵布施法术,军师作法后原本躺在地上的尸体一下全都站了起来,跟在蚩尤后面规规矩矩的向南走。 僵尸的传说在湘西地区出现最为频繁,可能便是源于当地的赶尸文化。赶尸人被人们称为“赶尸匠”,之前我们做过一篇关于僵尸的科普,他们所赶的便是属于三等之一的行尸。通常是在天亮之前,赶尸匠把尸体赶往义庄,或者固定的小店。尸体一般都披着宽大的黑色尸布,头上戴着一个高筒毡帽,额上压着几张书着符的黄纸垂在脸上。这些披着黑色尸布的尸体前,有一个手执铜锣的活人,他是一面敲打着手中的小阴锣,一面领着这群尸体往前走的。赶尸匠不打灯笼,手中就摇着一个摄魂铃,让夜行人避开,通知有狗的人家把狗关起来。尸体若在两个以上的情况,赶尸匠就用草绳将尸体一个一个串起来,每隔七八尺远一个。 赶尸的术士一般三五同行,昼伏夜行。在天光前投栈,揭起符纸,尸靠墙而立,到夜间继续上路。但赶尸人不是把尸体一直赶回故乡的,只是带领死尸穿过荒凉崎岖的山区,回到平原地交给来接运的乡中亲人,让他们把尸骸放进棺木内,再用其它的交通工具,把棺木运回乡间入土安葬。 苗族是最早发明兵器、刑法和巫术的民族之一,其中赶尸作为一种民俗事项,属于巫术的一部分。在术数的立场来看,“赶尸”亦非绝无可能之事,因这是属于山、医、卜、命、相“五术”中的“山术”范围内,“山术”注重画符念咒,研习超自然的力量。蛊有黑巫术和白巫术之分,赶尸便是白巫术的一种。 据说赶尸术士会给死人按摩腿脚关节,并在几个关节之处安置蛊虫进去,手中所持“摄魂铃”末端里装有蛊虫的蛊母,术士一摇铃铛,蛊母就开始跟着动,蛊母一动,尸体身上的那些附在关节上的蛊虫也会跟着动。这样就刺激到死人的肌肉跟关节韧带,道理与膝跳反射类似,不管你愿不愿意,或者说你根本就是没有任何知觉的死人,也会因为这些外力的刺激而产生动作。 但有现代学说就解释称湘西赶尸并不像外人想象那么神秘,赶尸匠为了要运送死者,前后两位赶尸者其实是以两根长竹,穿过一排尸体衣袖以肩抬尸体,两端再由壮汉像轿子一样的扛起来,但由于赶尸者身穿黑衣夜行,途人便自然看不见赶尸者,以为尸体自己会动。而由于竹有弹性,赶尸者抬着尸体行走时尸体会上下摆动,故有僵尸伸直双手跳跃的形象出现。晚上看起来就很像是一群人伸长双手、直著膝盖往前跳,僵尸的传说也因此不胫而走。 也有人认为“赶尸”其实就是“背尸”而已,赶尸匠找人将尸体分尸,然后在残肢上喷特制药水,防止尸体的残肢腐烂。一个人背上残肢,套在既长且大的黑袍里,头戴大草帽,将整个头部复盖无余,连面部的轮廓也难叫人看得清楚。另一个人扮成“赶尸术士”在前面扔黄纸摇铃铛,给背尸人指引方向。双方还故意造出恐怖气氛使人不敢与之接近,如果路途遥远两人的角色就一日一换。为了不引人耳目,故大都选择在夜里赶路,待徒步走到死者家乡再行拼接成整尸安葬。 时至今日赶尸术士早已无迹可寻,孰真孰假也显得不是那么重要。但若是没有赶尸匠这一行当,从古到今不知该有多少人无法落叶归根,魂归故里。有些事情相信与否无关紧要,心存尊重便是最大的善意。 |
|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赶尸网 ( 苏ICP备15616733号 )
GMT+8, 2024-11-25 11:26 , Processed in 0.058037 second(s), 24 queries .
Powered by Discuz! X3.2
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